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083 墨舟东渡隐鸿志 灼灼西望决鲲途 (第1/6页)
083 墨舟东渡隐鸿志 灼灼西望决鲲途
宋府的朱漆大门前,往日里象征权势的石狮此刻也仿佛垂下了头颅。高悬的白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,门楣上垂下的巨大黑色挽幛,如同两道凝固的泪痕。空气中弥漫着香烛和菊花混合的肃穆气味,往来吊唁的车辆人流络绎不绝,却都保持着一种压抑的寂静,只有军靴踏过青石板的沉闷声响和偶尔传来的低语啜泣,打破这死寂。 吴家的黑色轿车无声地滑停在距离府门尚有段距离的路边。车门打开,吴镇岳率先下车,他穿着一身毫无装饰的深黑色中山装,面色沉凝如水。张佩如紧随其后,一身玄色旗袍,鬓边别着一朵小小的白绒花,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哀戚。吴道时则是一身笔挺的墨色军常服,肩章已取下,帽檐压得很低,遮住了他大半张脸,只露出线条冷硬的下颌,周身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凛冽气息。 吴灼牵着弟弟小树的手最后下车。她穿着一件素净的月白色旗袍,未施粉黛,脸色有些苍白。十岁的小树穿着一身合体的黑色小制服,背脊挺得笔直,脸上褪去了孩童的稚气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刻意训练出的、与年龄不符的隐忍和冷静。只有紧抿的嘴唇和微微攥着的拳头,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。 一家人在司仪的引导下,缓步走入灵堂。灵堂设在大宅正厅,极高极深,此刻已被无数的白菊、挽联和花圈填满。正中央悬挂着宋华钧的遗像,相片上的青年军官穿着飞行服,眉宇间带着英气与笑意,与此刻灵堂的悲怆形成残酷的对比。棺椁覆盖着青天白日旗,周围由持枪卫兵肃立守护。 宋哲元一身戎装,未佩勋章,站在家属队列最前方,接受吊唁。这位统兵数万的将军,此刻背脊虽依旧挺直,但鬓角竟已可见斑白,脸上刻满了难以掩饰的悲痛与疲惫,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。宋夫人则由两名女眷搀扶着,几乎无法站立,哭声压抑而破碎,令人心碎。 吴镇岳率先上前,在灵前三鞠躬,神情庄重肃穆。他走到宋哲元面前,紧紧握住对方的手,沉声道:“哲元兄,节哀顺变。华钧贤侄为国捐躯,重于泰山,是我辈军人之楷模,国家之荣光!” 宋哲元眼眶通红,用力回握了一下,声音沙哑:“镇岳兄有心了……多谢。” 张佩如则红着眼圈,径直走向几乎虚脱的宋夫人,轻轻抱住她,在她耳边低声安慰着,两位母亲的身影在巨大的悲痛中相互依靠。 吴道时上前行礼,动作标准而冷峻。他与宋哲元对视的瞬间,眼神锐利如鹰,除了礼节性的哀悼,更传递出一种无声的、属于同一阵营的凝重与默契。他低声道:“军座,保重。后续事宜,道时已安排妥当。” 轮到吴灼时,她独自上前,在灵前三鞠躬。抬起头时,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宋华钧的遗像上,那个曾经鲜活的生命,如今只剩下一张相片和一面冰冷的旗帜,她鼻尖一酸,眼眶瞬间湿润这是对生命逝去最本能的哀恸。 当她转向家属致意时,目光与站在宋哲元侧后方的宋华卓相遇了。他穿着一身素服,眼睛红肿得像桃子,脸色惨白,往日的神采飞扬荡然无存,只剩下巨大的悲伤和一种近乎空洞的茫然。他看到吴灼,嘴唇翕动了一下,似乎想说什么,却最终只是微微颔首,泪水再次无声滑落。 吴灼的心像被狠狠揪了一下。她轻轻点了点头,低声道:“云笙兄……节哀。”声音轻得像叹息,却清晰地传到了对方耳中。 当吴灼致意完毕,小树的目光落在了宋家老三那个颤抖的小身影上。此刻,他看到的不再是玩伴,而是一个被巨大悲痛击垮的同龄人。 小树没有像普通孩子那样跑过去。他先抬眼看了看兄长吴道时,得到一道冷峻却默许的目光后,才迈步上前。他的步伐很稳,带着这半年来被严格训练出的纪律感。 他走到华铮面前,站定,抬起尚显稚嫩却异常认真的脸庞,看着华铮泪流满面的脸,用清晰而低沉的声音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华铮哥哥,别哭。我大哥说,眼泪换不回英雄。以后,我们一起苦练本事,为你大哥报仇。” 孩童的声音不高,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,在悲恸的灵堂里激起无声的涟漪。这话语里没有天真幻想,只有赤裸裸的、带着血腥味的仇恨和决心,是这半年在吴道时麾下被灌输的、最直接的逻辑。 华铮猛地一震,抬起泪眼,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的小树。那直白的话语像一把尖刀,戳破了他强撑的脆弱外壳,也点燃了他心底压抑的怒火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