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155 (第2/2页)
作物。
开了春,陆见安已经让种上了小麦。
这里的人一般种水稻。
可是考虑到后面的菽的需要,种小麦不耽误播种收获,小麦的产量要比稻谷稍微多一些。
虽然和他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,可是只要吃饱肚子,吃什么不是吃。
再说了,节省的时间种出菽来,多了两季蚕。
那就是多了好多银子。
多了银子,买什么不能买啊。
凤山县可不缺粮行。
别说凤山县,就是临安府这一块地方都不缺粮行。
虽然很多人没见过陆见安的豆腐渣养蚕,可是不妨碍人们对于房家本家的信任。
房家嫡枝的惊艳,很多人都知道,现在有嫡枝的人带着,他们多少心里有些底气。
只盼着真的像陆见安说的那样,那么他们一年四季蚕,想一想就能笑醒。
当然这些还需要验证。
方家村这一年算是大变化。
村口开了两家豆腐坊。
都是雇佣的村里的人,做豆腐卖到县城和周边县城,不仅豆腐这一块多一份收入,陆见安说了豆腐坊的收入全都分给那些种了菽的人家,年底分红。
只要有地的人家都在春小麦之后,种上了菽。
居然没人观望。
陆见安欣慰的是,古代的宗族力量真的很强大。
很多人对于宗族那是敬畏和遵从的。
带有很多盲目性。
开春的第一季春蚕养上了。
比起往年来说,方家村的春蚕早了足足三个月。
过完正月十五就养了起来。
采买菽的事情交给了徐蒙山,因为韩越走的时候交代过,有什么事就去找韩家在凤山县粮行的管家韩九。
韩家粮行还能缺了菽。
自然大宗买卖就靠韩家。
豆腐的生意红红火火。
养蚕的人家,在看到蚁蚕对于豆腐渣来者不拒吃的香甜之后!
终于心放下了。
而陆见安的缫丝班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办起来。
方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送了一名孩子来学习。
谁家也不舍不得埋没了这一项技艺。
缫丝班空前火爆。
陆见安是缫丝学院的院长,这里的所有弟子都是他的门生。
这也是陆见安为了控制以后的缫丝主力的一种手段。
这可是来自现代的陆军学院的概念。
有什么比起这种方法更能培养自己的嫡系。
这些还都是孩子,可谓是一张白纸,陆见安就是他们这张白纸上的第一个印记,也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一位老师。
☆、第160章改变
三月,冯望林和陆凌再次来到了凤山县。
下个月陆凌已经要送锦缎到织造局参选。
这一次来,自然是陆凌想要看看能不能说服陆见安。
毕竟陆见安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。
陆见安的生丝让他挣够了脸面。
主要是陆见安的生丝织锦简直是事倍功半。
虽然还是没有把老祖宗的丝光锦制作出来,可是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,和人家的生丝品质可没有关系。
这一次来,主要是他们想要说明白他们陆家需要的生丝的规格有要求。
陆凌翻查了所有的祖宗留下的关于丝光锦的书籍,唯一有破绽的是关于生丝上色的问题,现在似乎还没有一个好的办法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