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劫相济 (第2/4页)
然还要忍?”张缨哭笑不得,“行了行了,别气我了,我今儿要好生睡一觉,谁也别来打搅我。” 燕宝担忧道:“那我去煮碗醒酒汤,您喝了再睡,宿醉伤身……” “谁再敢扰我清梦,我就把他丢进地牢里喂蛇!” 张缨直接打断她,催促道:“快走快走!” 燕宝见状无奈,只得起身离开,走前还替她将门细心阖好。 张缨自此倒头便睡,哪知事与愿违,这一觉睡得极不安稳。肚里和心口似有火烧,那股莫名的灼热感直教她痛得冷汗涔涔,连后背衣衫都湿了大片。 好在半梦半醒间,她忽而只觉一阵温凉贴在了额头及脖颈上。像是久旱逢甘霖般,心口的火渐渐熄了下去。她霎时觉得舒心不少,人也随之悠悠转醒。 “是你啊……” 张缨一睁眼,就瞥见师杭端坐在榻边的绣凳上。 她身着藏蓝绒布衫,下着同色百褶裙,前后坠着银链围腰,袖口和裙摆处都绣有兰花——正是苗族女儿的装扮。然而,盘好的发髻与红罗发带却又昭示了她的汉女身份无疑。 “……怎的不去宴上?”张缨下意识问了这句,迷迷糊糊的,竟无知无觉这些都是昨夜的事了。 师杭原本要将茶水递给她,闻言却僵了动作,茶盏突兀顿在半空。 这话,很久很久以前,似乎也曾有一个人问过她。 而那日,同样恰是军中摆酒,摆的是破城后的庆功酒。 她当即不敢再想,匆忙将茶盏送至张缨手中,归拢思绪道:“你怕是醉糊涂了。昨夜非要强撑着,酒气未散,内里淤滞,故而发了回热。” 张缨听了长叹一声,颇为怅然道:“难道是上了年纪,身子大不如前了?记得上回发热还是我十来岁的时候,这都是哪一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……” 师杭温温柔柔回道:“人吃五谷杂粮,哪有不生病的?怕什么。你在外奔波辗转这么久,就算是铁人也难免疲惫,仔细将病祛了,再好生将养就是。” 张缨自小无拘无束长在寨中,漫山遍野寻罢,也寻不出如师杭一般文质端雅的姑娘家。纵有千般气象、万般变化,都架不住她低眉敛色缓缓道来,好一幅云淡风轻图。 张缨头回见师杭就极爱听她不徐不急地吐字,更爱逗弄她,再看她无奈翻脸的模样。 于是此刻,张缨又故意嬉笑道:“老话常说,久病成医。你生了这么多回病,一年倒有半年时日耗在床上,果不其然成了‘神医’呢!往后有你在,我烧个昏天黑地也无妨!” 师杭知晓她在打趣自己跳江后一直身子孱弱,故而淡然处之道:“尘事如潮人如水,只叹江湖几人回。走江湖的怕是没几个会丧命于病榻,你还是多提防着些仇家罢。” “你说你,何苦咒我。”张缨见她装出一副铁石心肠的模样,十分好笑,“我死了,怕是你先要哭死了,对你能有什么好处?嘴上且不能饶人些。” 其实师杭才气她有话不能好好说,不过斗嘴归斗嘴,正事还是要详谈的。 师杭守着张缨用罢汤药,而后正襟危坐,开口问道:“此番粮草从何而来?” 只一句话便问到了点子上,惹得张缨不由讶异地看了她一眼。 这年头,聪明人总是多值些价码的。一万名兵士也未必抵得上一位靠谱的师爷。 “……还能从哪儿弄的,抢来的呗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