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084 未名湖畔点星宿 砺锋堂内困璇玑 (第3/5页)
和方式影响吴灼的人。沉吟片刻,他捻熄了烟,对门外肃立的陈旻吩咐:“备车,去燕京大学。请顾兰因先生到未名湖畔的临湖轩一叙。” 一小时后,未名湖水波不兴,倒映着天边最后一抹霞光。临湖轩茶室内,清茶氤氲。顾兰因穿着一袭素雅的墨色旗袍,外罩一件浅灰色开司米毛衣,安然坐在窗边,气质沉静温婉,与窗外湖光山色融为一体。见到吴道时进来,她微微颔首,并无过多寒暄。 “顾先生,冒昧相邀。”吴道时在她对面坐下,语气平稳,听不出喜怒,但开门见山的姿态透露出此事在他心中的分量,“是为舍妹吴灼的事。” 顾兰因捧起茶杯,目光平静:“吴处长请讲。” 吴道时身体微微后靠,指尖在红木椅扶手上轻轻敲击,显得从容不迫,但话语却直接切入核心:“灼灼近日有些……不切实际的想法。她打算放弃燕京大学的中文系,一心要去考清华的工学院,电机工程。”他顿了顿,嘴角牵起一丝极淡的、近乎无奈的笑意,“女孩子家,去钻研那些无线电、真空管,终究不是正途。况且,清华工学院的门槛,顾先生想必清楚。我担心她年轻气盛,将来难免受挫。” 他目光落在顾兰因脸上,语气转为一种看似随意的托付:“顾先生是灼灼敬重的师长,您的话,她或许能听得进去。我想,若是方便,能否请您从旁劝慰一二?燕京中文系,学风纯正,环境清雅,才是适合她的归宿。” 顾兰因静静听着,脸上并无讶异之色。她轻轻放下茶杯,目光温和却透彻,仿佛能看穿吴道时平静表象下的那丝不易察觉的掌控欲。 “吴处长,”她的声音清柔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,“您来找我,是希望我能帮您说服一颗向往苍穹的星辰,安心停留在规划好的轨道上吗?” 吴道时眉梢微不可察地一动,并未立即反驳,只是静静等着她的下文。 “您或许并不完全了解吴灼。”顾兰因的目光投向窗外渐暗的湖面,语气带着一种欣赏,“她并非需要被精心修剪的盆栽。她是一颗自有轨迹的星辰,更是一枚内蕴光华等待雕琢的璞玉。”她收回目光,重新看向吴道时,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,“甚至……吴处长没有察觉吗?已经有人在细心琢玉了。” “琢玉?”吴道时敲击扶手的指尖骤然停住。这两个字轻飘飘的,却像一根冰冷的针,精准地刺入他心中最隐秘的警觉。他的表情依旧维持着平静,但眼底瞬间掠过的寒芒,却泄露了内心的波澜。是谁?沈墨舟?还是其他潜伏在暗处、他尚未察觉的身影?这“琢玉”背后蕴含的引导与塑造之力,远非简单的学业指点,更像是一种对吴灼心智和未来的深远影响。 顾兰因将他细微的变化尽收眼底,却不再多言,只是淡然道:“吴处长,令妹心中有沟壑,眼中有山河。她选择的,或许是一条更艰难、却更贴近这个时代脉搏的路。强行扭转,恐非良策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” 她优雅起身,理了理衣襟:“茶凉了,吴处长若无他事,兰因先行一步。”微微颔首,便转身离去,留下满室茶香和渐浓的夜色。 窗外,未名湖彻底被夜幕笼罩,湖水幽暗。吴道时独自坐在原位,身形凝然不动,仿佛一尊雕像。顾兰因的话,尤其是那句“已经有人在细心琢玉了”,在他脑中反复回响,每一个字都带着冰冷的重量。 他原本以为只是一次简单的、借助师长权威的规劝,却意外地触碰到了一个更深的真相——吴灼的抉择,并非孤立的反叛,其背后可能连接着他尚未掌控的脉络。这种认知,让他感到的不是愤怒,而是一种更深沉、更冰冷的警惕。他意识到,关于吴灼的未来,已不再仅仅是兄妹间的观念之争,而是卷入了一场更为复杂、更为隐秘的博弈之中。那个隐在幕后的“琢玉人”,无论其目的为何,都已正式成为他棋盘上必须正视的对手。夜色,悄然吞没了他的身影,也掩盖了此刻他眼中翻涌的暗流。 未名湖畔的谈话,像一根刺,深深扎进了吴道时的心底。顾兰因那句“已经有人在细心琢玉了”,在他冷静的外表下点燃了一簇幽暗的火苗。这火苗并非愤怒,而是一种高度戒备的、冰冷的审视。他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、近乎解剖的姿态,重新审视meimei吴灼近一年来的所有细微变化。 回到军统站那间隔绝喧嚣的办公室,台灯的光晕将宽大的红木办公桌照得一片冷白。吴道时靠在椅背上,手中捏着几张薄薄的纸——那是陈旻刚刚送来的吴灼在贝满女中近期的正式成绩单副本。 他一行行地扫过那些墨迹清晰的科目名称和分数。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声响,在寂静的房间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