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我是墙头草的闺女[七零] 第126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“噗…淑华你又逗我!”    第一百一十一章 又过年    白母吃着松软的苞米面饼,“大闺女你这手艺可真好,我做苞米面饼咋没这么甜呢。”    白淑华闷头吃饼,心道,那是因为你没放糖。    她手艺再好,也不能无中生糖啊!    宋小冰也不吱声,吃饼喝汤,果然加了鸡蛋的汤就是好喝。    原来加煎鸡蛋是为了让汤变奶白色。    以前她是不相信的,可亲眼所见。    以后家里熬汤完全可以用这个办法。    又双学到了一招儿。    白爹他们回来的时候天都彻底黑了,他们仍然是坐着牛车回来的,不过这回是生产队派人给赶的牛车,不用白爹再去送了。    白母皱着眉头,“咋这晚回来,晚饭吃了么?”    白淑华也看向白爹,等他回答。    白爹摸了摸肚子,“一人喝了一碗粥,不太顶事儿。老爷子一回去,还要义诊,人呼啦一下全上来了,也不管有病没病,都想让老爷子摸摸脉。中午要不是老队长,饭都吃不上,下午周围的生产队的人也来了,人太多,我们和老爷子就凑合喝了点粥。”    白母就道,“饭菜都在锅里温乎着呢,你们去西屋吃吧。”    白淑华和宋小冰给兑温水,让他们洗手。    老大夫和白小弟刚才去厕所了,这会子刚进来。    白母、白淑华和宋小冰手脚麻利的将碗筷摆放好了。    宋小冰有些抱怨,“姥爷,你还没歇够呢,也不早点回来。”    白小弟替自家师傅说话,“小冰姐真的走不了,下午来的都是重病号。”    白淑华一想也明白了,上午前湖生产队的队员们很多都是凑热闹,可下午周围生产队能顶风冒雪来看病的都是真有病的。    老大夫医者仁心,自然想都给看完。    可,“小弟,都看完了?”    不可能这么快吧。    白小弟看了眼师傅,摇摇头,“老队长爷爷不让看了,给我们撵回来了,很多人都是医务室的老病号,所以看病的速度还是很快的。”    说到这里,又忍不住得意,“师傅可受欢迎了。”    白淑华推他,“赶紧再吃几口饭去。”    老大夫吃了半饱就不再动筷了,“太晚了,吃多了容易积食。明个我还得去(生产队),很多人都没看上,丹芳和白松都还差点。”    白淑华知道老大夫说的是曾经队里选出来的医务室的助手。    现在老大夫走了,他俩顺势就升级了。    可显然在老大夫眼里,他们技术还差些。    宋小冰撅着嘴,“姥爷,你身体都不好呢。”    白爹也说,“老爷子,要不这样,后天就要过年了,咱们消停过了年,等大年初三咱们再过去。”    老大夫终于被说服了。    今年药厂分发的过年福利更加丰盛。    白爹属于领导岗,发的东西要比白母高一个档次。    居然有半斤小海虾皮,一包干海带和五斤的冻鲅鱼。    “爹、娘,这些都咋吃啊?”白淑华自然是明知故问了。    白爹还真问了,指了指还带,“剪下来用水泡上,泡好了切丝焯水,再搁调料一拌。”    白淑华点头,“挺简单的,我记下了。”    其实她还知道海带n种吃法,暂时不能往外拿。    她最爱吃的还是麻辣香锅里的海带结。    白爹继续说道,“虾皮就是提鲜,熬汤的时候放点。还是那鱼,就鱼咋吃它咋吃呗。”    白淑华点头,“我明白了。”    白母嘟囔,“大闺女你明白啥了,我咋糊里糊涂呢。”    白淑华握拳,“交给我发挥好了。”    过年当天,上午。    全家一起行动,包括老大夫。    老大夫在剥蒜,很多菜都需要蒜,特别是炖鱼要放的蒜更多,更不用说晚上吃饺子的蘸料蒜泥酱油,所以剥一大碗蒜也剩不下。    白淑华给老大夫找这个活主要是让他有些参与感。    要不然他们都在干活,老大夫孤单单在屋里待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